潤的大頭。
事非躬親不知難!身為國有企業的高管,金鐸當初力主瀚藍環境跨界環保,需要不一般的勇氣與堅韌。實際上,她拆掉了人們固守舊業的那堵“墻”,帶來了危機意識、開拓意識和創新意識,也給瀚藍環境打開了一片新天地、新藍海。
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和決策者,金鐸認為必須要有戰略動態管理能力。我們采訪的當天上午,她和瀚藍環境的高管層研判了明年的市場趨勢,制定了相應策略。金鐸主張企業掌門人必須做到前瞻判斷、提前布局,才能帶領企業不斷前進。企業家的思維必須是開放的、兼容并蓄的,有太多的“墻”擋在前方,讓企業管理者看不清、走不遠,企業就會面臨危機。
“瀚藍模式”的核心,還是一個最樸素的商業道理,就是以客戶為中心。環保企業的單,很多都是政府的單。金鐸說,瀚藍環境始終考慮的,就是用綜合成本最小的方式,幫助地方政府解決生活垃圾、污泥、餐廚垃圾等固廢處理問題。瀚藍環境的盈利,來自于幫助政府解決問題的基礎之上。在我看來,這是不斷拆掉自我利益的那堵“墻”,先“利他”,再“利我”。
金鐸給我們講述瀚藍環境的故事時,好幾次提到新教倫理,后來才得知。她是一位讀書迷,經常參加讀書會?!缎陆虃惱砼c資本主義精神》《黑匣子思維》等人文社科類的書籍,都是她的案頭之選。我想,每一位喜歡讀書的人,都是在不斷拆除舊有的思維之墻,不斷向更廣闊的思維天地開放。
采訪過程中還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金鐸遞給我的名片,用的紙很薄,夸張點說是“薄如蟬翼”,一不小心就弄皺了。踐行環保節約,不放過哪怕一張小小的名片。這就是金鐸和她精心雕琢的瀚藍模式的魅力所在。
(作者系證券時報記者)
恒力集團:一體煉化“奪”石化業國際定價權
證券時報記者 王君暉
從江蘇吳江的化纖制造,到產業鏈中游的化纖生產,再到上游的石化煉化,從江南水鄉到渤海之濱,恒力集團在董事長陳建華的帶領下,銳意改革,劈波斬浪,一路向上,刷新著行業的認知,也書寫著屬于中國民營企業家艱辛和輝煌的創業史。
始建于1994年的恒力集團,是以石化、聚酯新材料、紡織為主業,貿易、金融、熱電等多元化發展的國際型企業。集團現擁有全球單體產能最大的P TA工廠之一、全球最大的功能性纖維生產基地和織造企業之一,員工6萬多人,建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企業競爭力和產品品牌價值均列國際行業前列。恒力煉化一體化項目是國家煉油行業對民營企業放開的第一個重大煉化項目,也是國家有史以來核準規模最大的煉化項目。
2022年,恒力集團實現總營收3079億元,現位列世界500強第235位、中國企業500強第51位,獲國務院頒發的“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全國就業先進企業”等殊榮。目前,恒力集團旗下有恒力股份、松發股份、同里旅游三家上市公司、十多家實體企業,在蘇州、大連、宿遷、南通、營口等地建有生產基地。
恒力集團堅持全產業鏈發展,打造“原油—芳烴、乙烯—精對苯二甲酸(PTA)、乙二醇—聚酯(PET)—民用絲及工業絲、工程塑料、薄膜—紡織”的完整產業鏈。在石化板塊,恒力石化(大連長興島)產業園PTA項目年產能660萬噸,“高標準、嚴要求、快節奏”建成投產,刷新了國際同行業的多項紀錄。在聚酯新材料板塊,恒力集團全套原裝進口世界一流設備,年聚合產能281萬噸。在紡織板塊,作為企業產業鏈的縱向延伸,恒力紡織共擁有12000套自主研發的噴水織機和噴氣織機,8500臺倍捻機及其配套設備。
從江蘇吳江的化纖織造,到產業鏈中游的化纖生產,再到上游的石化煉化,從江南水鄉到渤海之濱,恒力在董事長陳建華的帶領下銳意改革,劈波斬浪,一路向上,刷新著行業的認知,也書寫著屬于中國民營企業家艱辛和輝煌的創業史。
力爭上游——全產業鏈布局
恒力集團的全產業布局與發展之路起步于紡織織造,壯大于聚酯化纖,成型于P TA石化,完善于芳烴煉化。恒力集團不斷向上游發展——整體來說,是全產業鏈發展,完善生態系統——塑造更大的抗風險能力,更強的協同研發能力,更好地取得國際行業話語權。
陳建華從1994年開始從貿易轉向實業。吳江化纖織造廠是他開始產業鏈布局的第一步。此后,他又帶領恒力集團從吳江開始向更上游的化纖行業進軍。經過兩年發展,2002年,恒力集團的生產能力就躍居全國化纖前列,成為我國大型化纖生產基地之一。
此時陳建華已有了“化纖巨子”的稱號,但這位“巨子”的志向遠不止于此,行業環境以及他自身不甘現狀敢拼敢干的特質,都讓他無法忍受恒力集團停留在產業鏈中端。陳建華決定率領恒力集團再次實施戰略轉型升級戰略,進軍上游石化行業。
2010年,恒力集團進軍石化行業,投資建設恒力石化(大連長興島)產業園。目前,恒力石化已經投產三條P TA生產線,年產能已達660萬噸,已成為全球單體產能最大的PTA生產基地。在建兩條PTA生產線,合計年產能500萬噸,建成后,將助推公司PTA總產能達到1160萬噸,并成為全球最大、市場競爭力最強的P
本人XX年從xx育學專業和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畢業
,于同年7月通過招考分配到到xx小學工作
。
時間過得真快,走上工作崗位已近一年, 在學校領導及同事的關心與幫助下
,自己已從七月那個莽撞的畢業生慢慢地進入了為人師表的角色
?;仡^想想,一路走來
,雖步履蹣跚
,跌跌撞撞
,但在領導的關懷指導和各位老師的幫助下
,使我這個剛走出校園
,又重新走進校園
,只有理論而沒有實踐的新教師學會了很多東西
,成功地實現了從學生到老師的轉變
,工作得到了實踐鍛煉
,思想認識也有了極大的提高
。 現結合一年來的思想
、工作等情況做以下匯報: 一
、認真學習
,努力提高思想覺悟
作為一名教師
,肩負著時代的重任和祖國的重托
,我深切地認識到
,提高思想覺悟
,是開展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平時
,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政治理論學習
,認真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實事求是
,努力弘揚“為公
、務實
、創新
、爭先”的實效精神
。始終嚴格要求自己
,力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學生起到表率作用
。工作中
,嚴格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
,團結同事
,及時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任務
。
二
、積極實踐
,錘煉教科研能力
進入教師角色后,我迅速熟悉學校的常規教學方式
、方法
,對備課
、上課
、作業布置安排等常規工作進行了認真的實踐
。本著向課堂四十分鐘要效率
,我能認真備課
,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
,盡量兼顧到各層面的學生
,使每位學生學有所得
。課后精心布置作業
,盡量做到適度
、適量
。每一次作業及時批改
,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在實踐中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教學問題就主動向同事們請教,努力做到課前準備好
、課中講解透
、課后督促檢查嚴
。
平時
,我還經常去聽本科組教師的課
,到外校去聽優秀教師觀摩課及講座
,甚至跨學科聽課
,并且積極參加新教師培訓
,從中都得到了很多寶貴的經驗
。在學習別人經驗的基礎上
,勇于實踐
,多次在學校以及科組內上公開課
,并受到好評
。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也得到不斷的進步和提高
。
在上好每一堂課的基礎上
,我也能通過網絡及報刊雜志查閱資料
,及時了解當前教壇新動向
,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心態
。積極參加區
、學校組織的實地教研
、網絡教研以及課題研究
,能及時利用網絡資源
,查閱評論同行的博客文章
,學習別人的經驗總結
,了解別人研究的動向
。同時我還能對自己的教學和工作不斷進行反思和改進
,近一年來
,在自己的校園博客攢寫教學反思
,教育敘事等60多篇
。使自己能與各地的同行進行交流
、合作與探討
,立足本職
,努力提高工作實踐能力
。
三
、踏實工作
,努力提高業務素養
一年來
,我能積極參加校本培訓并攢寫培訓的心得體會
, 教書之余
,我自覺的學習與教育相關的知識
,如《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課堂教師語言》
、《小學數學教學論》等相關書籍
,并能認真做好讀書筆記
,不斷積累教學經驗
,提高業務素養
。同時注意適量閱讀科普書籍
、歷史讀物等
,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提高個人的文化知識素養
。
四
、加強溝通
,讀好人生實踐這本書
在生活上
,我嚴格要求自己
,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謹遵“正人先正己”的古訓
,時刻提醒自己
,重視“為人師表”的職業形象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盡量不給學校添麻煩
,努力保持正派的工作作風
,與校領導和同事們和睦相處
,講團結
、講正氣
,日常注意關心學生的冷暖
,用愛心構筑與學生們
、同事們的橋梁和紐帶
,努力和每一個學生
、每一位老師都成為好朋友
。
在不知不覺中一年的時光悄然而逝
, 在學校領導的正確指引下;在全校師生的大力支持
、努力配合下
,我較好的完成了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任務
?;仡櫼荒陙淼墓ぷ?/p>
,忙碌伴隨著充實
,汗水伴隨著收獲
。我的論文《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實施策略探析》獲xxXX年會論文二等獎
,同時還獲得學校的優秀論文獎和教科研積極分子
。
我也清楚地看到了自身的不足
,一是理論學習抓得不夠緊
,缺乏較深刻的理論功底;二是工作中有時存在急噪情緒
,特別是在工作任務比較繁雜的時候
,忽視方式
、方法的有效運用;三
、工作經驗不夠成熟
,做事較性急
,有時工作不細致
。
“路漫漫
,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
?!弊鳛橐粋€新教師
,我知道我的工作才剛剛開始
,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
,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
,努力工作
,發揚優點
,改正缺點
,勇于進取
,不斷創新
,取得更大的成績
。1/212下一頁尾頁